士林【蕨知苑】楊柏林的隱世搖滾

 啟靈—詩性的空間思維

萬千自然生態,建構永續無界天地

 

永續發展是當前社會持續探討的重要議題,如何與自然和諧地共生相處,讓地球生態循環可以獲得更好的平衡。勢必要將綠色原子習慣以及永續思維,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裡。【蕨知苑】位於士林外雙溪,由藝術家楊柏林一手打造,正是以土地、自然與啟靈詩心,相互交融編織而成,一處隱山而建,與萬千自然生態共生,神秘且充滿能量的蕨(覺)知場域。

 

「接近開悟的狀態,

幾個小霹靂後,

宇宙開始與我同步呼吸,

水重新在赤道西邊沙灘流動。」

—《來,去》楊柏林,2012

 

 

楊柏林的公共藝術作品廣現各地,創作類型、媒材多元,從立體雕塑到平面畫作,從觀音山凌雲禪寺的42尺千手觀音,到華山藝術園區的青銅島嶼;《搖滾山水》系列畫作以疫情期間對自然永續的關注,將COVID-19形容成上帝下廚時灑錯的鹽,也像全身長滿翅膀的小白球,地球在熱鍋上,人類在熱鍋上……等詩的語言,搭配以搖滾精神進行轉譯,再現完成氣勢磅礡,蘊含萬千靈動,風格獨具的精彩作品。

 

 

不僅是創作多元的藝術家、楊柏林另一個身分是詩人,在【蕨知苑】空間的建立上,如同上述詩句「幾個小霹靂後」的靈啟,猛然呈現多元宇宙般的無界天地,將爆炸性能量藏納於了然空性,吐納生命的萬象源起。

 

 

造浪─詩性的時間思維

以光速吐納,在靈光縫隙中塗抹未來

 

在這裡,時間如詩。以千年為單位,如宇宙黑洞,撐起萬千光年!凝鍊成啟靈能量場。從世界各地收藏而來的,上百年古文物、千年神木、骨董老件、藝術雕塑、繪畫創作匯聚【蕨知苑】。一眼望去如此豐富的視覺衝擊,是藝術家高漲的慾望,以光速吐納,揉合自然以及宇宙間的詩性造浪,長年碰撞、沖刷、疊加累積而成。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必須謙虛,楊柏林曾經在文章中提及:「即便我需要更大的空間,我不會砍樹,和土地溝通和原始樹木討論,他們是原住民,生態才是主人翁。」【蕨知苑】用十年的時間做水土保持,以及生態多樣的漸進沉澱式演繹。空間中一顆玉蘭花樹,跟母親的名字玉蘭一樣,早期母親支持楊柏林朝藝術的方向發展,一路上母親是最強的後盾。樹與母親與藝術家,在這個空間產生專屬連結,母親一直都在陪伴著。

 

 

「蕨類是我最愛的植物,她們是植物界的先知」沿著蕨類植物、鹿角蕨、過山龍、鳥巢蕨、山蘇、蓮霧樹…..一路以綠意夾道,迎接我們走進茶室。頭頂的燈,外頭罩著煙燻過的茶籃子,是楊柏林從三義老街骨董店挖掘而來,彷彿歷經老匠人幾十載製茶,外觀充滿時間沖刷的生命痕跡;千年非洲神木茶桌在空間裡,雖然靜置卻釋放難以忽視的張力,將歷經千年時間流轉的能量收束於此,與牆上的畫《在裂縫中呼吸》互相激盪,如此獨特風格與美學表現,令人震懾屏息。

 

「我喜歡被人類艱苦的生命能量使用過的材質

時間和人的溫度共同塗裝的表面肌理

即便千瘡百孔,都像現代藝術般

使陳設的氛圍品味,有一致性的,如詩如歌的呼吸。」

—「蕨知苑」的空間性靈,楊柏林,2022

 

 

超然─未完待續的有機蕨(覺)知

入山出山,見山不是山,見山是山

 

「如果日子是一座險惡的山」,是楊柏林在《裸奔》著作中,陳述自己如何對抗命運與生命挑戰的詩句。此次參訪,一路穿梭在【蕨知苑】的各個空間中,折曲的路徑,令人一度迷失在方向座標中。有如初入山修行,見山不是山,雲深不知處。然而來到頂層露臺的置高點,見山是山的開闊景緻,可以遠眺台北故宮博物院整個園區,創造視覺維度的猛然轉換。

 

 

露臺中配置一個無邊際水池,靜置在水池中的兩件不銹鋼藝術品《生命》、《美麗家園》,光滑如鏡的表層肌理,映襯著自然綠樹與天空的景象,在流動的水裡,展現它們獨特有機性的哲學語言。

 

 

《美麗家園》頂部有如飛碟一樣的造型,看著看著,也許外星人正在招喚我們,往更高處飛去,如此詩一般的想像,也許是一路走過如萬千光年詩性的空間思維【蕨知苑】帶來的啟靈作用,開啟思緒的有機「覺知」,並持續與自然永續共感。

 

 

 

 

您可能感興趣

CASE精選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