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毓駿

旅法戰後第一代建築師

「盧毓駿」心裡藏著「柯比意」

 

揣想「盧」在翻譯著柯布西的大作《明日之城市》時,是否業已潛移默化著如何在法國養成,於國內實踐。手中草繪理想中的藍曬圖,構思如何布局實現,在南海學園亮點建築-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的身上(舊科教館),看見了50年代的台灣,那個建築師的初衷不見得盡如己意,但抽絲剝繭之後,仍能在(舊科學館)細節之處遇見的建築初心,巧遇那個深藏在建築骨子裡的自由靈魂……

 

外部-古典美學彰顯

 

「幾何窗櫺」、「RC仿木作木椽」「青色琉璃瓦」、「蘇式彩繪」,在此可一窺古典建築井然的「秩序」,窗櫺的比例切割、木椽的包覆工序瓦磚青色琉璃的形制、蘇式彩繪表現

內涵分門別類之下,皆有文章;建築底蘊,古典神韻,可一一探尋。

 

木匠師、彩繪師,千年傳遞,來回累進;大江南北,歷朝歷代,堆疊千年而來的,無法斷定只能繼續,這就是文明的永續

 

內部-現代解放實驗

 

「崇尚幾何交疊」、「  服膺功能主義」、「列柱」、「不對稱迴旋空間」,基底多角型、屋頂為圓型,多重幾何不斷出現對比,這是它內部空間最狂野的釋放,滿足展覽與防空的需求,亦同步促成了它的建築型構,濃濃的實驗性格,在50年代開展,於台灣建築史上,一記劃時代的見證

 


世界現代建築展演

此起彼落大師相應

內部空間裡「奔放」著自由,盡是現代主義那些「不規則」、「不對稱」的元素在流動著,提起「現代建築」的身影,我們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待,更能夠滿足我們的對這個名詞的想像,柯比意、萊特各自在各自的領域裡展現代主義的模樣

 

 

柯比意

Le Corbusier

1887-1965

 

 柯比意,人稱現代主義之父,在理解「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的建築途徑,在揣度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盧毓駿先生的同時,這是一條十鮮明的索引,以勤工儉學前往法國攻讀「建築」與「城市設計」相關最新穎世界流行趨勢的他,自然受到當時活躍於世界之巔的風潮引領,簡言之,「柯比意」所時興的建築風潮,也正是「盧毓駿」建築師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形成追尋的目標。

 

然而在柯比意的建築創作中,亦能看見了一種不停「推翻」的歷程,早期是「理性」主義多一點的「柯比意」;晚期則是「浪漫」主義展現的「柯比意」,也許是如此豐富創新的柯比意,才足以留下高達一17座文化遺產,供後人讚嘆他的精采。

 

「Villa Savoye」/「薩伏伊別墅」, 具體說明著「新建築五點」—「挑高的列柱」,將建築主要活動空間堆升至二樓以主,「空中花園」也自然而生,以大量幾何、迴旋廊道等等元素滿足「自由平面」的概念,促成新的空間延續關係,至於牆面不再只是唯一負重的空能,自然在「自由立面」+「橫向開窗」在建築表現上,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 。

柯比意十七座世界遺產之一《廊香教堂》亦展現自由奔放的現代主義之姿。

 


 

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後世對於萊特最為津津樂道是他的「落水山莊」,這號作品裡闆述了「建築與環境相互協調的關係」,在建築哲學裡,人稱「有機建築」。關於這一點令人大感意外,因為國內知名建築師—李乾朗,在受訪談及其師—盧毓駿創作舊稱科學館的臺灣工藝設計分館時,亦對「螺旋型構」的樓梯即代表有機建築,有番生動的講述……

萊特另一美術館之作—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一座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上東城的現代美術館,成立於1937年),於1943年受邀創作,礙於二戰,遲至1959年竣工,無巧不成書,「1959」這一年,也是旅法建築師—盧毓駿所設計的舊科教館竣工的那一年。

 

這些自30年代以來,具體成為範例的國外建築,對於赴笈西方取經的盧毓駿建築師,或許也在某場時空神往的冥想中,自然成為「盧」建築的胸懷。

 

當代建築師們在各地進行全球建築實驗的同時,此起彼落的烙印著傳世文明座標,幸運的是,台灣有個「盧毓駿」,用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方式,標記了一代之築,南海學園亮點建築—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舊科教館)。


PHOTO CREDIT: 逐角創意

PHOTO CREDIT:甲桂林廣告(廊香教堂)

甲桂林廣告獨家取得授權,未經同意,勿任意使用

您可能感興趣

CASE精選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