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力 合 擊

國際藝術能量揮灑大地

 

THE POWER OF BEAUTY

封面Concept

「  國際 在地  攜手創藝」



在自然裡創作,美覺體驗穿越時空

 

美是引信,點燃了感官的煙火

 

北川富朗於《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裡指出:「美術=掌握人類、自然與文明之間關係的方法」,依此信念展開了藝術祭與自然共生共融的關係。「美學」讓古今重逢,彼此牽引;「美學」讓文明前進,「文藝復興時期」便是一段「對世界與人類探索的珍貴歷程」,文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自然科學都在那時汲取豐沛的能量。揮別中世紀,一個力挺人道主義的新世代誕生了!

 

種下自然   美學發芽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人與自然交會的慶典」,2000年開始每一屆都有超越上百組的藝術家參與,帶著世界能量來此揮灑。以藝術向自然提案,每一次試著廓清一些焦點,探索數百年來,究竟留下了什麼、變成了什麼,它跨越時空的策劃幅度讓「藝術祭」有了永恆策展的必須。

 

美國 -     James Turrell                    

日本 -     Yayoi Kusama 

西班牙 -  Jaume Plensa

 

「河、土、米、雪 」裡  大地藝術開麥拉!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根於「河、土、米、雪」,佐著五味的生活情緒,積蓄著四季更迭的光景,漸漸的,長成一片繁盛文明。

 

在充份融入理解「越後妻有」的河、土、 米 、雪等自然背景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啟動一系列的創作工程。舉凡日本-以「點點風」聲名大噪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西班牙-以「閉眼」作為創作標記的雕塑大家荷梅.潘薩(Jaume Plensa);美國-用「光線魅影」聞名的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都是陸續投入的國際藝術能量。

 

藝術家以創作提醒著世界:「文化必須累積,才能延續;文化必須精進,才會美麗」,前人踩下的足跡,後人必須學會珍惜,那才是文明美好的延伸義。

 

 

河  Shinanogawa

「信濃川 」水系是日本最長的一條河流,在長野名為千曲川,流經新潟則名為信濃川,全長367公里,流域面積有11900平方公里,範疇是日本第三大河域。河川水位的升降、水路行走慣性,催生了聚落以及「棚田」的演進。

 

稻  Koshihikari

稻禾是根於大地的氣蘊,位於新潟縣的越光米精緻了日本的米文化。新潟縣魚沼所產的越光米品質最優,號為「魚沼越光」,這味覺讓世界有了共鳴,而南魚沼市鹽澤町的越光米更是精華之最。

 

土  Soil

「土塑人文」,1公分的土壤需要100年的時間生成,「土壤的剖面」是一幅以數萬年為單位所創作而生的自然畫作。器皿、法隆寺的廟宇土牆、土垣文化、農地裡的田梗小路、皆與它息息相關。土塑了大和文明的原型。

 

雪  Snow

豪雪是考驗也是淬煉,間接促成了越後妻有村民高度團結與認同在地的生活感。在生存條件困難的冰封時期,於山林荒野中,200多個分散的村落間必須相互協助,才能擰成一股生存下去的力量。

《雪國》(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場景訴即現新潟縣南魚沼郡湯澤町,小說的開頭一段「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引人隨入雪國身臨其境。

 


 

藝術祭  迴聲

 

曾有倡議提出:「越後妻有範疇不小,藝術作品散落在各村落之間,包含十日町、松代、川西、中里、松之山、津南等六區,若能將作品聚集在一塊,更加便於遊客觀展」。這建議其實中肯,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有別於高效率、短時間接受大量資訊的都市價值感,想要感受760平方公里中200多個聚落之間怎麼互助生存,以藝術創作為路標,走遊觀展更能感受「它」的神韻。

 

參與式 覺醒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對於觀展而言,需要慢慢的走入其中。有些藝術計畫會橫跨三屆(9年)之久——磯边行久《河川三部曲》,把時間軸拉長放大,才能感受生活足跡,帶點生態學式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全球與在地的協作,珍視人類是自然裡可貴的一部份。但,僅只是一部份而已!


PHOTO CREDIT: 逐角創意

甲桂林廣告獨家取得授權,未經同意,勿任意使用。

您可能感興趣

CASE精選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