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被大海和幾座翠山環繞,環境優美、海碧天藍。整座校區的建築為呼應山大歷史和青島文化採用了歐式紅瓦、中西合璧的風格。看似浮誇的校區設計實則在一定的角度呼應了歷史文化。
而我們要介紹的高富帥博物館位於優美的山大校園南北綠化帶的節點位置,是整個校園裡的主角建築。在整個歐式風的校園裡為了尊重校園規劃並試圖創造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因此建築師選擇了有別於歐式風的設計,把博物館做的簡潔現代,不失風度。
山東大學歷史悠久,是譽滿海內外的百年名校,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山東大學考古學作為山東考古中堅力量,在發掘山東古老文明的道路上發揮著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在中國,鼎是青銅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隷書等多次演變,但仍然保留著其象形文字的風範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融為一體。
建築師在博物館設計時將“鼎的意向”抽象化,以形寫神,提煉文化內涵。以九宮格作平面佈局,豎向體塊向外懸挑,建築整體簡潔又不缺儀式性。建築師正是通過提煉鼎的意向,將中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承接在一起。
建築師也將光影融於建築,建築突出的體塊就像懸掛的日晷,把每天的光影無時無刻的記錄於建築表面。
山東大學有蔣維崧等書畫名家,他們治學勤奮,學識淵博,在古文字學、書法、篆刻、繪畫等藝術領域造詣精深,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產。在建築立面材料的選取上,採用銅板作為四個出挑建築形體的主要外立面材質。
青銅作竹、兵法做字、燈光作影,把孫子兵法鏤刻於青銅,將中國古代文化賦予了建築之上。正是這種細節的精雕細琢使得建築處處都可以品味,採用白色石材作為博物館主要建築材質,立面轉角無縫連接,簡潔純粹,突出主體特質,直通二層的大台階不僅為承托整個建築體塊,更為秤砣古今的建築意境。會有好多人在台階上或停留或行走,台階也為校園內學生的活動提供了更多樣化的交流場所。
作為攝影師在校園裡進行拍攝,一呆就是好多天,當時學校還在建設中,博物館也並未投入使用。原規劃5萬人的校園暫時只有1千人,博物館前面雖暫時只有三三兩兩行人路過,他們或停下腳步坐在台階上遠眺大海,或掏出手機遠遠的拍拍照留念。更有在修理花草的大叔跟我們說:“這建築設計的真不錯,經常看到好多人專門來參觀的。”
下一次再來,整座校區已建設完成。那時,學生開學,海風裡,樹蔭下,夕陽灑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定會在這裡聚集,這也是建築師在設計之初所期望的樣子。
設計時間:2012年-2014年
建設規模:4萬平方米
建設地點: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院內
方案主創:王潤政
方案團隊:吳蔚迪 李冬 安俊賢
方案指導:趙學義
視頻拍攝製作:崔旭峰
崔旭峰微信:archcui
圖片拍攝 :©崔旭峰 / ©邵峰
內文轉載自:專築網